如果人体某一器官开始病变,首先反映在基因上。如果能够迅速找到该病变基因片断的位置,对于早期预防是相当的重要。昨天记者获悉,上海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,一旦临床运用,以它的高灵敏嗅觉可迅速将目标“揪”出来。
据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专家介绍,发展新型DNA检测方法,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需求,目前,诸如生物安全、人体健康(肝炎、HIV等)等领域都需要快速、便捷的DNA或RNA检测技术。如今,医学上经常使用荧光探针来对DNA进行检测,然而荧光很容易受外界干扰,因此要保证灵敏度有一定难度。于是他们试图另辟蹊径,既然电化学技术具有快速、灵敏、低能耗的特点,为什么不能把荧光“鼻”换成电“鼻子”呢?
通过一年多的努力,这个新型“鼻子”终于诞生了。“鼻子”的内部安装了一个金属纳米粒子,虽然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分之一,但它却是一个“扩音器”,能把检测DNA探针的电化学信号,从DNA分子最前沿传输到仪器上,从而显著提高了DNA检测的灵敏度。
通过试验比较发现,电“鼻子”的嗅觉灵敏度比常规荧光“鼻”高出了整整100倍。即便DNA分子所在的溶液浓度含量很低,电“鼻子”也能迅速将目标“揪”出来。该专家表示,目前,电“鼻子”可在1到2小时内快速检测到2万多个DNA分子。
记者了解到,相对于荧光“鼻”,这个电“鼻子”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高度微型化、集成化。“采用荧光检测,必须要有光源设备,因此仪器通常很大。”
该专家表示,正因为采用电化学纳米技术,如果未来能顺利集成,可以瘦身为巴掌那么大。
相关内容